This review may contain spoilers
編導主線主軸大改變,繞著感情變卦的主題
比起第一季耽美粗莽的普吉島之愛,這季進到都會,歐的朋友也換成一群阿嘟,德更是被戲劇社的學長迷得五迷三道。一切都變得狗血起來,或者說,將校園劇情感背叛的主題加入這部劇之中。
然而這部劇從第一季我就不覺得在講純愛,而是在講理想。一個人因為另一個人長出了夢想,另一個人為了幫助對方實現夢想而犧牲了錄取同意書。是共同要演戲的夢想,讓兩人相遇。第二個主題是性傾向的覺醒與掙扎,夥同彆扭的德這個角色一起呈現。將性、懵懂與混亂糾葛。絕非單純甜美的純愛劇情。何況在第一季兩人便各自分手,才再一起的。感情的純潔性絕對不是這部劇想追求的。
第二季的主題我認為稍有變調。首先能看出導演想處理的是生活的雞毛蒜皮毀了感情。然而,卻還是將這件事栽在第一季的主題「理想」上,當愛人與自己的理想不再一樣,當仰慕的學姊放棄理想時,那自己原本走的那條路還是理想嗎?這樣的陰影不斷盤旋,最後將這股無從安放的慾望和衝動放在導演學長身上。這邊我就要講到表演學習了,親密指導看起來真的很需要普遍進入劇場界。在大學表演課中,總會有老師說「你們去談戀愛」,以此來學習如何表演戀愛。而這部劇用更直接猛烈的方式顯現,仰慕權力高的人與愛欲以及理想混同,另一方面,導演則透過「粗暴」的方式調動演員情感,卻又不欲負責任,推託這是演員的義務和責任,應該要「收拾自己的感情」。
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會發現主角都是德,主軸和推動都是。他總是渴求什麼,跟隨新的感覺,新的事物跑動。這點看的心裡糟糟的啊。
這季看的感動的是歐細數德可以寫的故事,如數家珍,還講到他眼中德媽媽的印象。
然而這部劇從第一季我就不覺得在講純愛,而是在講理想。一個人因為另一個人長出了夢想,另一個人為了幫助對方實現夢想而犧牲了錄取同意書。是共同要演戲的夢想,讓兩人相遇。第二個主題是性傾向的覺醒與掙扎,夥同彆扭的德這個角色一起呈現。將性、懵懂與混亂糾葛。絕非單純甜美的純愛劇情。何況在第一季兩人便各自分手,才再一起的。感情的純潔性絕對不是這部劇想追求的。
第二季的主題我認為稍有變調。首先能看出導演想處理的是生活的雞毛蒜皮毀了感情。然而,卻還是將這件事栽在第一季的主題「理想」上,當愛人與自己的理想不再一樣,當仰慕的學姊放棄理想時,那自己原本走的那條路還是理想嗎?這樣的陰影不斷盤旋,最後將這股無從安放的慾望和衝動放在導演學長身上。這邊我就要講到表演學習了,親密指導看起來真的很需要普遍進入劇場界。在大學表演課中,總會有老師說「你們去談戀愛」,以此來學習如何表演戀愛。而這部劇用更直接猛烈的方式顯現,仰慕權力高的人與愛欲以及理想混同,另一方面,導演則透過「粗暴」的方式調動演員情感,卻又不欲負責任,推託這是演員的義務和責任,應該要「收拾自己的感情」。
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會發現主角都是德,主軸和推動都是。他總是渴求什麼,跟隨新的感覺,新的事物跑動。這點看的心裡糟糟的啊。
這季看的感動的是歐細數德可以寫的故事,如數家珍,還講到他眼中德媽媽的印象。
Was this review helpful to you?